金价持续走高,市监总局:读懂检测报告,防范首饰消费陷阱
近期,金价检测黄金价格持续走高,持续珠宝贵金属首饰的走高总局九游消费热度也随之增长。在“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来临之际,市监首饰市场监管总局提醒广大消费者在选购珠宝贵金属首饰时,读懂应防范消费陷阱,报告保障个人权益。防范
首先,消费陷阱珠宝贵金属首饰的金价检测价格与其类别和等级密切相关,消费者在选购高价格的持续珠宝贵金属首饰时,要了解必要的走高总局九游质量标准常识。例如,市监首饰珠宝玉石类产品的读懂主要国家标准包括《珠宝玉石 名称》(GB/T 16552)和《珠宝玉石 鉴定》(GB/T 16553)等,其中列举了常见珠宝玉石的报告检测和命名方法。其次,防范要了解珠宝贵金属类产品的标识管理要求。例如,贵金属类产品必须有明确的印记(指打印或刻印在贵金属饰品上的永久性标识)、标签等。如果商家宣传首饰为贵金属类产品却没有相应标识,消费者需谨慎选购。
此外,消费者应当查看出具报告的检测机构是否具备相应资质。产品质量检验机构应当取得市场监管部门颁发的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CMA)证书。消费者要确认检测报告内容是否齐全。检测报告的基本内容应当包括:检测机构名称和地址、检测机构公章或检测专用章、检测报告的唯一性标识、所用检验检测方法、检测时间等基本信息。消费者还要核对报告关键信息。例如珠宝玉石类产品报告的照片与实物是否一致,产品的定名是否规范,如果出现表述含糊的“玉”“宝石”等名称需要警惕,还要注意证书的备注栏是否注明“处理”“染色”“充填”等关键信息。贵金属类产品应检查是否依据国家标准对纯度命名,以重量结算的贵金属类产品是否有准确的重量数据等。
消费者应当注意识别仿冒检测报告和“营销话术”,如果发现印刷粗糙模糊、内容严重缺失、在正规检测机构网站查询不到的报告,就有可能是仿冒权威机构的假报告或“套牌证书”;贵金属类产品有按实际克重计价、“一口价”等不同销售方式,消费者在选购时要明确计价方式。同时避免商家混淆概念,或者夸大质量等级、以次充好、以假充真。
来源:市说新语
- ·清明假期首日全国交通出行人数近2.9亿人次
- ·狮子洋大桥索塔突破100米
- ·食品安全有了新要求!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50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 ·缅甸强震遇难人数升至1644人
- ·中美两军举行2025年度海上军事安全磋商机制工作小组会
- ·《甄嬛传》“曹贵人”扮演者被质疑卖假包,本人回应!
- ·4月,这些新规将实施,一起来看!
- ·东北夫妻自称开店遭“刁难”停电?江苏淮安市监部门通报
- ·U15世界中学生夏季运动会中国代表团成立 100名运动员将参赛
- ·提升管理水平 规范市场秩序
- ·激活社会慈善热情 推动红十字事业高质量发展
- ·高温下的坚守,致敬一线上的环卫工作者
- ·935亿元!4月7日央行开展7天期逆回购操作
- ·寒潮继续!南方持续降温 多地最高温个位数伴随阴雨湿冷感强
- ·山里的“寻水”代表 让群众喝上“好水”
- ·提高专业素养 促进幼儿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