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爱共谱“两岸一家亲”!来看这场“客家味”婚礼背后的故事
互献鲜花、用爱喝交杯酒、共谱故事抛五福果、两岸礼背AG超玩会行执手礼……25日晚,家亲由市委台港澳办主办的看场客第八届“两岸一家亲——梅台婚配夫妻婚庆”活动在梅城举行,梅台婚配夫妻代表重温客家传统拜堂仪式,味婚在一场朴素而又浪漫的用爱婚庆活动中奏响爱的交响曲,共谱“两岸一家亲”。共谱故事
一场情意浓浓的“客家味”婚礼
礼花装点着草坪,活动现场氛围感拉满,家亲蒙蒙细雨助阵,看场客更添浪漫气氛。味婚AG超玩会这是用爱市委台港澳办为我市梅台婚配夫妻精心策划的一场集体草坪“婚礼”。
伴随着喜庆悠扬的共谱故事弦乐,7位身着旗袍的两岸礼背客家“新娘”面带甜蜜笑容,各自挽着同样盛装出席的台湾“姑爷”缓缓登台,体验了客家传统拜堂仪式,并集体宣读结婚誓词。随后,夫妻在在场嘉宾和家属朋友的声声祝福中互献鲜花、喝合卺酒、抛五福果、行执手礼,重温了当初走进婚姻生活的幸福一刻。
“氛围特别好,仪式特别又有意义,一下子把我们的记忆拉回了刚结婚时的那种憧憬,特别感动。”回答记者问题时,梅台婚配夫妻代表刘彦显与妻子李燕双手紧紧相牵,不时相视而笑,脸上的甜蜜“藏不住”。记者留意到,仪式结束后,在场梅台婚配夫妻代表依然沉浸在温馨的氛围中,不时拿起手机,定格幸福瞬间。
两岸姻缘,万代相承。“两岸一家亲——梅台婚配夫妻婚庆”活动举办至今已有八届,为我市紧密联系台胞、台商,维护两岸关系起到重要的牵桥搭线作用。据了解,梅州是广东省涉台婚姻登记人数最多的市,从1988年海峡两岸通婚以来,我市共办理涉台婚姻登记9000多对。
以情促融延续“跨海峡”缘分
以爱之名,以情促融。梅台婚配夫妻常年往来于梅州与台湾,在促进两地经济、文化的互通互融起到了桥梁纽带作用,他们也用爱的方式延续着两地跨越海峡的缘分。
梅台婚配夫妻互献鲜花。
“我是2007年来到梅州五华工作,还记得当时梅州跟台湾没有直航,只能从五华搭乘大巴到深圳,再从深圳搭乘中巴到香港机场飞台湾。而我与妻子就是在一趟五华到深圳的大巴上遇见的,当时她就坐在我的身旁。”回忆起与妻子相遇时的场景,刘彦显稍显兴奋。他告诉记者,妻子是地道的梅州五华客家“细妹”,与妻子的相识相知,让他对梅州有了留恋和牵挂,坚定了留下来的心思。在梅15年,刘彦显见证了梅州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常居台湾的妻子则带着客家文化跨越了海峡,“我们时常会带台湾的家人朋友过来梅州游玩,向他们宣传大陆的惠台政策,让他们实地了解大陆的繁荣,感受大陆对台湾年轻人的用心。”刘彦显说。
梅台婚配夫妻喝合卺酒。
客家“新娘”潘秋雁与其先生李昭文的梅台缘分,则始于一次“相亲”。潘秋雁告诉记者,她的先生李昭文虽在台北出生长大,但祖籍在梅县雁洋。“我们是2002年认识的,当时我先生回家乡,因两家亲戚之间相识介绍,促成了一次‘相亲’,我们的缘分也就此结下来了。”潘秋雁说,结婚20年来,她与丈夫相濡以沫,利用二人“两地跑”的优势,时常向彼此的家人朋友分享在梅台两地的见闻,拉近了距离。“结婚之前,我们是同胞,因为爱情,我们成了家人,家庭、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交融,心也越来越近。”潘秋雁有感而发。
作为此次“婚礼”证婚人的市委台港澳办主任邓志兴表示,梅州和台湾两地人缘相亲,同文同种,两地交流有良好的人文基础。大陆新娘们远嫁台湾,相夫教子,在稳定家庭生活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在维护两岸关系,促进两岸和平统一进程也发挥了积极作用。
文字:梅州日报记者 林婉萍
图片:梅州日报记者 林翔
编辑:李舒宇
- ·年例植绿成新风气!广东开春掀起植树毁林热潮
- ·快讯丨我市举行2023年贵港市最美家庭最美清廉家庭廉洁家属揭晓暨第65期荷美女性大讲堂活动
- ·2023境外媒体看广西丨探访汉墓复原室 感受独特民俗文化
- ·2023年贵港市道德讲堂总堂第13期开讲
- ·银杏、板栗种植技术教学|绿美广东,村落子种果树
- ·贵港市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建会入会集中行动现场推进会暨“三年行动”启动仪式在平南县举办
- ·“社区邻里守望”志愿服务活动走进南山社区
- ·前三季度我市渔业产值同比增长11.8%
- ·塘租全线狂跌!广东天价鱼塘、虾塘流拍严正,养殖户弃养潮惠临
- ·我市社会治理成效明显
- ·快讯丨我市举行2023年贵港市最美家庭最美清廉家庭廉洁家属揭晓暨第65期荷美女性大讲堂活动
- ·我市小学生作品获全球发明大会中国赛区一金一铜
- ·1—2月汽车以旧换新超107万辆 带动新车销售额达1165亿元
- ·中秋国庆期间我市实现旅游收入27.51亿元
- ·快讯丨市女能人协会召开第二次会员大会
- ·2023境外媒体看广西丨探秘大藤峡的鱼儿“专属通道”